2007年6月16日 星期六

作業十三

1試設計一組複式齒輪,使其轉速比為125(請說明思考步驟及結果)。

由於每組之轉速比最好維持在10以內,超過此值時則需考慮增加齒輪組數。因此轉速比為125時必須用較多的組數才成達到目標。首先,將125開方,其值為11.1803,仍然比10大,故使用兩組組合仍嫌不足,如將125開立方,其值為5,低於10甚多,且為整數,故使用三組齒輪之組合,只要將這種組合串聯三組即可。設驅動之小齒輪數最小為12齒(N1>=12)*,則依序可以得到對應大齒輪之齒數如下:

N2 = N1 * 5 = 60

N3 = N2 * 5 = 300

所以取12齒,60齒以及300齒的齒輪作為串聯,可得到題目的要求
再配合matlab程式即可得到所設計之動畫。

for wa=0:0.1:2
clf
[coords]=draw_gear(5,25,20,360,0,0,wa)
wb=-5*wa
[coords]=draw_gear(5,5,20,360,3,0,wb)
[coords]=draw_gear(5,25,20,360,3,0,wb)
wc=-5*wb
[coords]=draw_gear(5,5,20,360,6,0,wc)
[coords]=draw_gear(5,25,20,360,6,0,wc)
wd=-5*wc
[coords]=draw_gear(5,5,20,360,9,0,wd)
pause(0.1)
end

2請指出本學期中你自己最感得意的一次作業(請說明其原因,且該作業必須在自己的部落格內)。
我想,在這學期最感得意的應該是就是第五次作業吧。那時剛接觸MATLAB沒多久,對MATLAB還有些害怕。剛開始看到陌生題目的時候,不知所措,那時候覺得只有小畫家可以畫出這樣的東西,之前學的C++都只有運算之類的,沒有畫圖,而AUTOCAD也不用寫程式。於是我再只上先自己畫出一之手臂,然後分析每點之間的關係,在輸入視窗。其實這步驟沒有想像中困難,就只是普通的算數。當我用line把手連起來時,我覺得自己學會了一個很不錯的軟體。
接下來,要寫一個可以輸入角度與每節長度的function。這花了我一些時間思索。後來把期間關係式寫出來後,發現怎麼樣都跑不出來。非常沮喪,好在同學提醒我需檢查”.”,原來要加了才可以被當作數字算。
還要讓這手臂轉動,天啊,那時我想我絕對做不出來。後來利用老師上課講的for迴圈,還有pause,發現沒幾個式子,就可以得到想要的動畫。我發現,只要將所想呈現的動畫,稍作分析,就可以畫出來。讓我實在佩服製造MATLAB軟體的人。之前因為要研究MATLAB,有到書局翻閱相關書籍,我發現,Matlab的運用範圍十分廣,有工程數學、商業、地質分析等等玲瑯滿目,我想這真是一個很好機會讓我們接觸這軟體。

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

作業十二




1. 本人5/31有來上課

2.一組標準全齒輪齒輪之徑節為8(亦可使用自設值),齒數分別為30T與48T,其工作壓力角為20度(可為14.5或25度,自選)。

•試求其接觸線長度,與接觸比。

在老師的課程網頁中有contact_ratio程式,
輸入參數:
Pd:徑節=8
n2, n3:兩齒輪之齒數=30,48
phi壓力角=20

輸出參數:
cr_ratio接觸比
cr_length:接觸長度
ad:齒冠
pc, pb:周節及基周節
d2, d3:兩齒輪節圓直徑。
ag:兩齒輪之接近角、遠退角及作用角

輸入[c_ratio,c_length,ad,pc,pb,d2,d3,ag]=contact_ratio(8,30,48,20 )
得到
c_ratio =

1.7005


c_length =

0.6275


ad =

0.1250


pc =

0.3927


pb =

0.3690


d2 =

3.7500


d3 =

6


ag =

10.4850 9.9211 20.4061
6.5532 6.2007 12.7538
(注意單位)
也就是
接觸比=1.7005
 接觸長度=0.6275吋
 齒冠=0.1250吋
 周節=0.3927
 基周節pb=0.3690
 齒輪節圓直徑齒輪一=3.75吋
       齒輪二=6吋
 齒輪一之接近角=10.4850度
     遠退角=9.9211度
     作用角=20.4061度
 齒輪二之接近角=6.5532度
     遠退角=6.2007度
     作用角=12.7538度

•兩齒輪之節圓、基圓直徑各為如何?請列式計算其結果。
我們可以由定義知道,
節徑*徑節=齒數
 所以齒輪一之節徑為30/8=3.75吋
   齒輪二之節徑為48/8=6吋

 而基圓直徑=節徑*cos(th)
(其中th為壓力角)
 所以齒輪一之基圓直徑為3.75*cos(20)=3.523吋
   齒輪二之基圓直徑為 6*cos(20)=5.638吋

•此組齒輪是否會產生干涉現象?試列式證明之。
在課本9-39中,有詳細介紹干涉的檢驗並且逐步推導。 
根據公式我們知道,
N2及N3要滿足
 (N2^2+2N2*N3)sin^2(壓力角) >= 4(1+N3)
才不發生干涉

  依照題意N2為30,N3為48,壓力角為20 則
 (20^2+2*20*48)sin^2(20) >= 4*(1+48)
271.1 > 196
  故本組數據將不會發生干涉
可以由
function [x]=isinterf(phi,N1,N2) 來測試

(若輸出為1代表有干涉現象,0則否)
所以我們輸入isinterf(20,30,48)
Ans=0


•可否利用draw_gear.m繪出其接合情形,並繪出其動畫效果。

function [coords]=draw_gear(Dp,N,phi,range,x0,y0)



其中,輸入參數分別定義如下:

Dp: 節矩

N: 齒數

phi: 壓力角

range: 繪出之部份

x0,y0: 齒輪中心座標

draw_gear(8,48,20,360,2.5,0)


可得到接合情形

  



另外,我們可以使用
function move2_gear(Dpitch,nn1,nn2,phi,omega1)


輸入參數之定義如下:


Dpitch:節矩
nn1,nn2:兩齒輪之齒數
phi:壓力角
omega1: 齒輪1之角速度,rad/s

在螢幕上輸入move2_gear(8,30,48,20,5)
即可得到下面動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