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本人5/31有來上課
2.一組標準全齒輪齒輪之徑節為8(亦可使用自設值),齒數分別為30T與48T,其工作壓力角為20度(可為14.5或25度,自選)。
•試求其接觸線長度,與接觸比。
在老師的課程網頁中有contact_ratio程式,
輸入參數:
Pd:徑節=8
n2, n3:兩齒輪之齒數=30,48
phi:壓力角=20
輸出參數:
cr_ratio:接觸比
cr_length:接觸長度
ad:齒冠
pc, pb:周節及基周節
d2, d3:兩齒輪節圓直徑。
ag:兩齒輪之接近角、遠退角及作用角
輸入[c_ratio,c_length,ad,pc,pb,d2,d3,ag]=contact_ratio(8,30,48,20 )
得到
c_ratio =
1.7005
c_length =
0.6275
ad =
0.1250
pc =
0.3927
pb =
0.3690
d2 =
3.7500
d3 =
6
ag =
10.4850 9.9211 20.4061
6.5532 6.2007 12.7538
(注意單位)
也就是
接觸比=1.7005
接觸長度=0.6275吋
齒冠=0.1250吋
周節=0.3927
基周節pb=0.3690
齒輪節圓直徑齒輪一=3.75吋
齒輪二=6吋
齒輪一之接近角=10.4850度
遠退角=9.9211度
作用角=20.4061度
齒輪二之接近角=6.5532度
遠退角=6.2007度
作用角=12.7538度
•兩齒輪之節圓、基圓直徑各為如何?請列式計算其結果。
我們可以由定義知道,
節徑*徑節=齒數
所以齒輪一之節徑為30/8=3.75吋
齒輪二之節徑為48/8=6吋
而基圓直徑=節徑*cos(th)
(其中th為壓力角)
所以齒輪一之基圓直徑為3.75*cos(20)=3.523吋
齒輪二之基圓直徑為 6*cos(20)=5.638吋
•此組齒輪是否會產生干涉現象?試列式證明之。
在課本9-39中,有詳細介紹干涉的檢驗並且逐步推導。
根據公式我們知道,
N2及N3要滿足
(N2^2+2N2*N3)sin^2(壓力角) >= 4(1+N3)
才不發生干涉
依照題意N2為30,N3為48,壓力角為20 則
(20^2+2*20*48)sin^2(20) >= 4*(1+48)
271.1 > 196
故本組數據將不會發生干涉
可以由
function [x]=isinterf(phi,N1,N2) 來測試
(若輸出為1代表有干涉現象,0則否)
所以我們輸入isinterf(20,30,48)
Ans=0
•可否利用draw_gear.m繪出其接合情形,並繪出其動畫效果。
function [coords]=draw_gear(Dp,N,phi,range,x0,y0)
其中,輸入參數分別定義如下:
Dp: 節矩
N: 齒數
phi: 壓力角
range: 繪出之部份
x0,y0: 齒輪中心座標
draw_gear(8,48,20,360,2.5,0)
可得到接合情形
另外,我們可以使用
function move2_gear(Dpitch,nn1,nn2,phi,omega1)
輸入參數之定義如下:
Dpitch:節矩
nn1,nn2:兩齒輪之齒數
phi:壓力角
omega1: 齒輪1之角速度,rad/s
在螢幕上輸入move2_gear(8,30,48,20,5)
即可得到下面動畫
2.一組標準全齒輪齒輪之徑節為8(亦可使用自設值),齒數分別為30T與48T,其工作壓力角為20度(可為14.5或25度,自選)。
•試求其接觸線長度,與接觸比。
在老師的課程網頁中有contact_ratio程式,
輸入參數:
Pd:徑節=8
n2, n3:兩齒輪之齒數=30,48
phi:壓力角=20
輸出參數:
cr_ratio:接觸比
cr_length:接觸長度
ad:齒冠
pc, pb:周節及基周節
d2, d3:兩齒輪節圓直徑。
ag:兩齒輪之接近角、遠退角及作用角
輸入[c_ratio,c_length,ad,pc,pb,d2,d3,ag]=contact_ratio(8,30,48,20 )
得到
c_ratio =
1.7005
c_length =
0.6275
ad =
0.1250
pc =
0.3927
pb =
0.3690
d2 =
3.7500
d3 =
6
ag =
10.4850 9.9211 20.4061
6.5532 6.2007 12.7538
(注意單位)
也就是
接觸比=1.7005
接觸長度=0.6275吋
齒冠=0.1250吋
周節=0.3927
基周節pb=0.3690
齒輪節圓直徑齒輪一=3.75吋
齒輪二=6吋
齒輪一之接近角=10.4850度
遠退角=9.9211度
作用角=20.4061度
齒輪二之接近角=6.5532度
遠退角=6.2007度
作用角=12.7538度
•兩齒輪之節圓、基圓直徑各為如何?請列式計算其結果。
我們可以由定義知道,
節徑*徑節=齒數
所以齒輪一之節徑為30/8=3.75吋
齒輪二之節徑為48/8=6吋
而基圓直徑=節徑*cos(th)
(其中th為壓力角)
所以齒輪一之基圓直徑為3.75*cos(20)=3.523吋
齒輪二之基圓直徑為 6*cos(20)=5.638吋
•此組齒輪是否會產生干涉現象?試列式證明之。
在課本9-39中,有詳細介紹干涉的檢驗並且逐步推導。
根據公式我們知道,
N2及N3要滿足
(N2^2+2N2*N3)sin^2(壓力角) >= 4(1+N3)
才不發生干涉
依照題意N2為30,N3為48,壓力角為20 則
(20^2+2*20*48)sin^2(20) >= 4*(1+48)
271.1 > 196
故本組數據將不會發生干涉
可以由
function [x]=isinterf(phi,N1,N2) 來測試
(若輸出為1代表有干涉現象,0則否)
所以我們輸入isinterf(20,30,48)
Ans=0
•可否利用draw_gear.m繪出其接合情形,並繪出其動畫效果。
function [coords]=draw_gear(Dp,N,phi,range,x0,y0)
其中,輸入參數分別定義如下:
Dp: 節矩
N: 齒數
phi: 壓力角
range: 繪出之部份
x0,y0: 齒輪中心座標
draw_gear(8,48,20,360,2.5,0)
可得到接合情形
另外,我們可以使用
function move2_gear(Dpitch,nn1,nn2,phi,omega1)
輸入參數之定義如下:
Dpitch:節矩
nn1,nn2:兩齒輪之齒數
phi:壓力角
omega1: 齒輪1之角速度,rad/s
在螢幕上輸入move2_gear(8,30,48,20,5)
即可得到下面動畫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